中藥水煎劑的煎法、服用與儲存方法
一、正確的煎法可提昇藥物療效
◆ 煎藥容器以砂鍋為佳,其次陶瓷、塘瓷、彩色鍋或不銹鋼鍋均可;忌用鐵器或鋁鍋。
◆ 煎藥一般用純淨冷水,不宜用熱水。
◆ 滋補藥一般先用大火,煮沸後,改用小火;發散藥或芳香性藥材,應避免久煎,宜全程以大火煎煮;且不宜頻頻打開鍋蓋。
二、煎藥方法
◆ 先將藥物放入鍋內,加入足量冷水浸泡約20分鐘,再行煎煮。
◆ 一帖藥可煎 2 回
◆ 第一煎,約可用1000c.c.水(須視藥材量與吸水性)煎煮成200c.c.;(一般感冒藥約需20 ~ 30分鐘;補養藥約需40 ~ 50分鐘);
◆ 第二煎,可用約800c.c.水煎煮成 200c.c.。煎煮水量以蓋過藥材1 ~ 2 公分為主。
◆ 將兩次煎液混合後,再依處方等分服用。
◆ 未服用之煎液,宜放置於冰箱保存,待飲用前再行加溫。
三、特殊藥物煎煮方法
由於藥物的性質、臨床應用不同,所需入藥煎煮時間不同,所以有以下不同的煎煮方法。
◆ 先煎:動物骨骼、礦石類藥材的有效成分較難溶出及峻猛藥需以加熱方式去除副作用,故先煎煮 60 分鐘後,再放入其他藥物,繼續煎煮,如牡蠣、磁石、珍珠母、石膏及附子等。
◆ 包煎:車前子、紫蘇子、旋覆花、蠶砂、滑石、葶藶子、蒲黃等,加熱易變成糊狀或漂浮在藥液水面上,不便煎煮和服用,宜用紗布包煎。
◆ 後下:有些藥物含有較多的揮發性成分或屬芳香類藥物,煎煮時間過長,有效成分容易揮發散失,影響藥效。這類藥要另外包,等其他藥煎煮到將起鍋前 10 分鐘,再放入一起煎煮,如薄荷。大便秘結者,所用中藥生大黃,後下,因為久煎會使瀉下力減弱。
◆ 沖服:一些比較貴重的藥材,如川七、肉桂、天麻等,劑量較小,不宜與其他藥物一起煎煮時,則研粉服用。當藥煎好,以藥汁配合這些藥粉一起服用。
◆ 烊化:把膠質類藥物,如鹿角膠、阿膠、龜板膠等,投入煎煮好的藥汁中,利用藥汁的熱度,使其完全溶化。
◆ 剝開:紅棗的外皮較厚,成分不易煎出,在煎煮之前,須先剝開。
◆ 壓碎:如桃仁、豆蔻、茯苓等,通常,中藥房會先行搗碎後再給藥,但茯苓是片狀的,在煎煮前加以捏碎即可。
四、中藥的服用及儲存
◆ 一般 1 日1 劑,分早、晚或三餐各服1次;其他則視病情需要,再依處方另行增減。
◆ 藥液宜在飯後 1 小時溫服。
◆ 滋補藥物宜在飯前服用。
◆ 對胃腸刺激藥物宜在飯後服。
◆ 瀉下、驅蟲藥物宜在空腹服用。
◆ 安神藥物宜在睡前服用。
◆ 特殊情況宜遵醫囑服用。
◆ 若同時期有服用西藥,應與中藥間隔 1 小時以上服用。
◆ 內服藥期間,忌食生冷、油膩之品,以免影響藥物吸收。
◆ 尚未煎煮的藥材應放置陰涼處,或放在冰箱冷藏,以免發黴、蟲蛀或變質。
◆ 未服用的煎液,宜放置冰箱保存,待飲前再隔水加溫後服用。